查看原文
其他

一所大学与一座城市的“双向奔赴”



近日,“乐歌”创新创业奖学金表彰仪式在可珍举行。自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乐歌基金”以来,该奖项已连续发放10年,累计发放160万元。鄞州银行出资1000万元设立浙大宁理“蜜蜂基金”,用于支持人才培养和建设发展。

不光是乐歌股份有限公司和鄞州银行,永新光学、海天塑机、美康生物等一批小巨人和当地龙头企业,近年来通过设立奖教助学基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创立联合实验室等方式,用“真金白银”表达对我校的认可和信赖。

“高校与地方发展共生共荣,我们致力于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大学。聚力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同向发力,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融合,让高校科研成果惠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校党委书记徐方说。




校企联合攻关破解“卡脖子”技术

“这个飞机上的小部件,尽管不到30克,但是突发情况下能不能正常工作,会关系到整架飞机的安危!”在流体传动与控制校企联合实验室,实验室主任张钊拿出研发三年的“宝贝”—飞行员呼吸示流器。

在以百万计数的飞机零部件中,这个小东西平平无奇,却长期依靠进口。张钊团队要做的是“国产化替代”和“性能更优异”,而研发难点是,呼吸示流器必须在极端环境或突发状况下正常工作。

“2018年川航3U8633飞青藏高原,前风挡爆裂,仪表盘爆灯闪烁机器故障,机长刘传健扯下氧气面罩,呼吸示流器需立即通氧工作。”张钊说,要保证该产品能够在-60℃低温、70℃高温、高空低气压等极端环境下都和常温、常压环境下一样正常工作,仅材料的选择就摸索了大半年,用了不下20种,最后用了校企联合研发的复合材料。去年8月,张钊团队研发的呼吸示流器通过了20多项苛刻的环境、机械冲击等试验项目考核,现已开始批量交付飞机上使用。

围绕航空装备、生产线和元件开发,张钊团队与宁波本地企业已合作十多年,已有6条智能化装配线和装配单元交付主机厂应用。正是凭“硬核”实力攻破一个个“卡脖子”难题,企业发起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并年均提供200多万元研发经费,用于合作技术攻关和培养人才。

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毛嘉辉,毕业四年从科技公司的设计员做到总经理,从月薪5000元干到年薪30万;对气动技术兴趣浓厚的曾愉深,毕业十年在宁波创办三家公司,在高端气动产品国产化领域,闯出浙大宁理人的一片天;胡佩露、张沪森等6名同学考入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继续深耕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

近年来,我校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深度匹配区域产业需求,以人才和科技创新为地方产业赋能。近3年来,我校主持国家基金项目32项、省部级项目99项。作为第一单位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8项,参与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应用于宁波智能制造产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产教协同深化人才培养



我校紧密结合地方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同向发力。

2021年5月,海天集团设立“海天慈善基金”,该奖学金专项资助举办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同年设立“海天工程师班”,机能学院首期25名学生进入海天集团学习。

“专业老师+企业导师”、“毕业设计+企业实训”,双轮驱动下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的深度学习,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海天学员采用定向培养模式,毕业设计通过后即可留在海天集团工作。目前,三期70余名学员通过“海天工程师班”顺利就业。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海天集团与我校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其牵头的现代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已成功获批。

此外,乐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设立“乐歌基金”,累计资助学生515人次,其中有不少学生进入乐歌就业,并成为“中坚力量”。

“相较于其他毕业生,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更务实更专注,在乐歌的稳定性和成长性非常好,去年乐歌又投入150万元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不仅支持学生创新发展,也支持和奖励优秀教师。”乐歌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泮云萍是我校的首届毕业生,她希望在校企合作中,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一所高校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我校深入推进“拥抱城市”计划,建立“一学院一区域”、“一学院两部门”工作机制,全面(战略)合作覆盖宁波所有区。2020年以来共承担105项宁波市重大重点项目,服务宁波市各类企业3000余家。

去年,宁波瑞能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瑞能基金”,校企合作成立家电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师生一年开发10余项新产品,助推产品在海外多个超市平台上市,实现营业额同比增长37.04%。

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支持高校发展的举动也温暖和感动着我校的学生。我校充分挖掘这座富矿,不断将感恩文化内化为学校的精神特质,根植于每一位学子的心中。

我校学子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大潮,以感恩之心履行社会责任。2002级校友梅丽萍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杭州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创始人,2021年梅丽萍牵头成立校友基金,并与母校开展生物研发合作,用实际行动回馈母校,回馈社会。

“立足宁波、扎根宁波,为国家和区域培养卓越专业人才是我们办学的重大使命,也是全体浙大宁理人共同的奋斗目标。”中科院院士、校长杨德仁表示,在这场高校与地方的“双向奔赴”中,我校将抢抓新机遇、激发新动能,持续推动“拥抱城市”计划,推进校地融合发展,在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大学之路上稳步前行。








END



推荐阅读


1.超1.5亿人次!
2.架起5000公里的友谊桥梁:我在这里读懂中国
3.各大媒体集体点赞!浙大宁理人,好样的!
4.在浙大宁理,我看见世界
5.五项一等奖!来自“心”力量的“新”突破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来源丨潮新闻
▶今日编辑丨包益霏
▶一审丨包益霏
▶二审丨卢帆
▶终审丨韩晶晶

-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订阅号:nitnews
投稿邮箱:nitnews@nit.net.cn
或是直接留言官微后台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一经录用,有小礼品可以领取哦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